6月10日,在苹果WWDC24上,苹果的AI之作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苹果官方将这套系统取名为AppleIntelligence。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AppleIntelligence将会彻底改变用户使用我们产品的方式,以及我们的产...
6月10日,在苹果WWDC24上,苹果的AI之作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苹果官方将这套系统取名为Apple Intelligence。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Apple Intelligence 将会彻底改变用户使用我们产品的方式,以及我们的产品如何在用户手中发挥功用。我们使用独特的方式将生成式 AI 与个人使用场景相结合,实现真正有助益的智能化功能。”
不支持老款 iPhone
具体来看,与不少友商已经推出的功能类似,Apple Intelligence使得苹果设备内置可以全系统调用的新工具 Writing Tools,让用户能在几乎任何场景下对文本进行改写、校对和摘要,包括邮件、备忘录、Pages 文稿和各类第三方 app。
ChatGPT 也将被集成至Writing Tools 工具内,协助用户根据当前主题生成内容。使用 Compose 功能时,用户还可运用 ChatGPT 的图像工具生成多种多样的图像。
AI助手方面,苹果特有的Siri得到了加强。Siri将有能力在各类 Apple 及第三方 app 中完成数百种新操作,实现完全基于用户个人和设备端信息的智能化。例如,用户只需说出“播放 Jamie 推荐的那条播客”,Siri 便会自行定位到相应的博客单集进行播放,完全不需要用户自己回想这条播客是短信消息还是电子邮件里提到的。用户也可以提问:“我妈妈的飞机几点落地?”Siri 便会自行查询航班详情,然后与航班的实时执飞轨迹交叉对比,给出抵达时间。
苹果方面表示,Apple Intelligence 面向用户免费提供,测试版将于今年秋季作为 iOS 18、iPadOS 18 和 macOS Sequoia 的内置功能推出,仅支持英语。部分功能、软件平台和其他语言支持将于明年陆续推出。此外,Apple Intelligence 将仅支持 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 以及搭载 M1 或后续芯片的 iPad 和 Mac 设备,需将 Siri 和设备的语言设置为英语。
也就是说,Apple Intelligence暂时还不支持中文等其他语言,并且由于需要端侧处理能力,在现有的手机产品序列里,只支持最新的iPhone 15 Pro系列,这也被外界吐槽称“苹果想让消费者换新机了。”
AI手机如何保护用户隐私
随着大模型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手机厂商开始强调AI功能。
Canalys预计,2024年全球16%的智能手机出货为AI手机,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激增至54%。预计这一转变将先出现在高端机型上,然后逐渐为中端智能手机所采用,反映出端侧生成式AI作为更具普适性的先进技术渗透整体手机市场的趋势。从目前的市场份额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苹果AI手机出货达2700万台,占57%的市场份额。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认为,苹果装置端AI难以对用户收费,而云端AI或云端与装置端整合的AI更有机会。相比AI带动硬体换机需求,说服Apple既有生态内的用户为高品质的AI服务付费更为容易,但短期内可能不容易看到AI对营收与利润有显著帮助。
与此同时,由于不少AI功能都需要调取用户数据,隐私与数据保护也成为了业内关注的议题之一。库克表示,Apple Intelligence能以完全私密安全的方式调用此类信息,协助用户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对此,苹果的做法是将AI能力分为两部分:Apple Intelligence 的一条底层逻辑就是在设备端处理任务,所用到的模型也有很多全程仅在设备端运行。但在处理更加复杂、需求更多处理能力的请求时,Private Cloud Compute 会将 Apple 设备的隐私与安全性覆盖至云端。
如果数据要上云,又怎么确保隐私呢?苹果解释称,独立专家均可自行检测 Apple 芯片服务器上运行的代码,核验隐私保护情况,Private Cloud Compute 则会通过加密手段确保 iPhone、iPad 和 Mac 设备不会与软件没有公开日志可查的服务器交换信息。
至于与ChatGPT的互动,苹果称,相应的隐私保护措施也已为使用 ChatGPT 的用户部署到位,用户的 IP 地址会被隐藏,发出的请求也不会保存在 OpenAI 的记录里。对于选择绑定已有账号的用户,则会适用 ChatGPT 的数据使用政策。
不过对于苹果的隐私政策,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强烈反对,并发布推文称,“苹果没有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却能确保OpenAI保护你的安全和隐私,这显然是荒谬的!一旦你把用户交给OpenAI,他们就根本不会知道会发生什么。他们正在出卖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